流体力学暑期研修班:纪实与感悟

作者:

分类:

图/文:冯德昭

2025年7月10日至12日,我有幸代表本课题组,参加了由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先进制造中的高端装备流体力学”暑期研修班。这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师生,以及流体力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三天的学习与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学术盛宴:前沿报告与思维碰撞

研修班的首个报告以焦宗夏院士的关于“电液控制系统传递矩阵分析方法”拉开序幕。焦院士从液压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液压元件传递矩阵模型、电液控制系统传递矩阵分析、EHA传递矩阵分析案例几个方面做了一个极其精彩的报告,焦院士细致而专业的报告让我对电液控制系统的前沿研究有了一定了解,他的治学精神和科研态度更是令人钦佩。随后的讲座中,张伟伟教授不仅分享了数据驱动流体力学的最新进展,还结合工业实践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强大潜力,同时也报告了深度求解PDE中的病态分析和方法改进,张教授的演讲热情吸引了每一位听众,大家踊跃发言,张教授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并且与大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孙晓峰教授则通过“第二种升力机制”的生动讲解,为我们展现了未来飞行技术的无限可能。倪明玖教授对液态偏滤器研究的报告,讲诉其团队围绕聚变堆液态偏滤器的研发及设计,针对强磁场作用下液态金属的铺展性难和强磁场作用下MHD阻力大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发展了实验技术和数值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平台,在揭示相关物理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了可行的液态偏滤器的工程设计方案。杨越教授关于量子计算和湍流研究的报告也让我大开眼界,杨越教授对观众提问诙谐的回答,更是引得大家沉醉于流体世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符松教授关于“高超声速边界层失稳与湍流模式”的精彩报告,讲诉了如何构建高超声速复杂边界层复杂流动失稳理论分析体系,并且在对机器学习时代的湍流模式研究中,符松教授提出了灵魂追问:“人对机器学习的最高期待是什么?”符松教授的报告让我对流体力学的前沿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平易近人的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符松教授和笔者合影(左一为符松教授)

感悟与展望

三天的研修班转瞬即逝,但收获的知识却长久留存。站在华科校园的梧桐树下,我回想起专家们的谆谆教诲和同行者的真诚分享,心中充满感激。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让我明白:科研不仅需要埋头苦干,也需要开放交流;顶尖学者之所以卓越,既因其深厚的学识,也因其谦逊与热忱。感谢华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辛苦组织,学术盛宴,收获满满;同时感谢不辞辛苦、倾囊相授的专家老师的精彩报告。